首页 > 焦点 > 正文

当前热文: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12-29 10:47:54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研究


(资料图)

作为融合多个民族的国家,中国舞蹈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在文化强国的趋势和潮流下,传承民族舞蹈文化成为必然趋势,既是传承与保护中国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也是丰富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是传递我国特色文化并将其进行创新和发扬的有效方式。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热衷于学习民族舞,这不仅是因为民族舞蹈独具特色,更重要的是民族舞蹈以其独特的美感特色吸引着人们。以舞蹈之形,扬民族之美,是民族舞蹈的传播特色。加强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及其文化特征,能够引导学生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舞蹈素养。因此,在舞蹈课堂上传承民族舞蹈文化,意义重大。

民族舞蹈文化及其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舞蹈文化不局限于一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舞蹈文化,但民族舞蹈文化普遍蕴含着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种族不同的舞蹈文化,有着独特的音乐特色和动作特征。一般来说,民族习俗对民族舞蹈影响较大,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文化内容,既可以让学生丰富专业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成为传承并发扬民族舞蹈文化的主体。一般可认为,民族舞蹈既是一个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常见的民族舞蹈大多源自活动或者节日,人们在一些特定的活动或节日上会采用舞蹈的方式来庆祝。比如,庆祝丰收。由于活动内容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民族舞蹈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色,其中,音乐、服饰最具鲜明特征,与地域特色有着紧密的联系,服饰和音乐是组成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的重要结构。因此,影响着民族舞蹈文化的因素繁多,当高校开设舞蹈课程时,必然需要融入一定的民族舞蹈文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成为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者。

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现实情况

在信息便捷的时代,由于人们可以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在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下,人们提高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在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民族舞蹈文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现代的人们十分热衷于外来舞蹈,如爵士舞,街舞,拉丁舞,芭蕾舞等,并在越来越多人的推崇下,渐渐地人们忽略了中国民族舞蹈。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喜欢外来舞蹈所呈现的动感和节奏,并对其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在外来舞蹈的冲击下,越来越少的高校舞蹈学习者愿意将关注点停留在本民族舞蹈上,这一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舞蹈行业和舞蹈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缺失本土舞蹈文化传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不能完全归结于外来舞蹈的冲击,并非所有学生崇洋媚外,其中可能影响最大的原因是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缺陷,让学生没有提高对民族舞蹈的关注度,从而渐渐地忽略了民族民间舞蹈传承。

民族舞蹈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服饰的认知不完善。民族舞蹈服饰和中国汉服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是依靠画像、文字记载以及出土文物进行的复原创作,民族舞蹈文化与舞蹈服饰一脉相承,二者相互呼应,如若跳民族舞,但穿着的服饰是芭蕾裙,就会给人画面冲突的感觉,从而影响民族舞蹈本身的力量。当前高校开设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教师通常很容易忽略对大学生进行服饰文化教育,而是将大量的关注点投放在学生如何掌握舞蹈技能、提高舞蹈水平层面,而学生只有在接触舞台的同时才缓慢开始接触舞蹈服饰,使得服饰与舞蹈不能相融。

教学技法存在问题。技法教学是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与民族民间舞蹈相对应的技法教学种类有很多,但是根据不同的民族舞蹈特点,也能对应出不同的技法,其中,属于传统技法的就有很大一部分。传统技法随着民族舞蹈的弘扬得以持续传承,最常见的有水袖技法。该技法应用于汉唐舞蹈中的数量较多,同时也被多次应用于戏曲表演中,当教师在进行水袖技法教学时,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定的历史背景,以及水袖技法在哪个朝代应用最广,但实际上,大多数舞蹈教师并未对水袖技法的文化内涵和形成背景作过多的解释,使得学生一知半解,知识不全面。

民族地域风格问题。不同种族的民族舞蹈,呈现着不同的地域风格,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要,要根据民族特色、时代背景和地域风情进行分类教学,不同的民族舞蹈不可一概而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受到自身条件制约或者教学环境制约,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无法向学生传达所有风格、所有类型的舞蹈,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搜索更多与民族舞蹈有关的内容。但是,缺乏专业系统的指导,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并且大多处于模仿状态,这并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民族舞蹈文化。

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教学策略

深度解读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价值。第一,教师需要充分作好备课准备,对民族民间舞蹈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包括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因为舞蹈没有等级之分,所有的群体都可以理解舞蹈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瑰宝,民族舞蹈的教学更要注重其文化内涵和价值研究,提高对舞蹈的文化精髓传承;第二,加强民族舞蹈表现力认知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民族舞导致的认真度,从而诉诸感情,用情感渲染氛围,影响观众,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民族舞蹈。

深度解读舞蹈风格与舞蹈文化。高校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需要意识到舞蹈风格与舞蹈文化的关联。基于文化发展角度,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时代,从传统的手工发展逐渐转变为科技建设,这是中国的进步,也是民族的创新。在时代的变迁下,民族舞蹈风格一直在发生改变,要想灵动地跳出民族舞蹈风格,必然需要充分理解与之相对应的民族舞蹈文化,从而让神态与动作更加吻合,增加舞蹈的感情色彩。

安排服饰认知课。学习服饰文化是学习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内容,服饰的重要性不亚于舞蹈动作,不同的民族舞蹈,有着不同的服饰文化,而只有与舞蹈相对应的服饰,才能跳出“那味儿”。比如,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舞蹈安塞腰鼓,其舞蹈服饰就极具特色,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东北大秧歌服饰。民族舞蹈中,也有与服饰难以配备的,如汉代舞蹈,它与服饰的关联较难以把握。因此,在高校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应安排必要的服饰认知课,加强学生对服饰与舞蹈相统一的认知,从而为更好的舞蹈演绎作准备。

根据舞蹈内涵开展技法教学。要想教好民族舞蹈,首先需要端正思路,重视舞蹈“本位”教学,比如打基础。基础是每一位舞蹈学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学习民族舞蹈也是如此,尽可能地排除其他舞蹈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稳扎稳打的立好根基。一般来说,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不仅包含正确的技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将舞蹈师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相协调,仿佛表演者正由内而外地散发出舞蹈魅力。也就是说,需要体现舞蹈的文化内涵。如获奖作品《扇舞丹青》,是一支典型的民族舞,其演绎者就融入了深厚的情感,不仅诠释了这首舞蹈的文化内涵,更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技法教学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关注学生综合发展。

在社会的不断更新下,文艺作品正逐渐占领市场地位,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的快消产品,如流行音乐,流行舞,大多都是为迎合市场需求而产生的,而能够经得住社会考验的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却少之甚少。但是,正是因为稀少,作为舞蹈教育者才更需要重视起来,在日常的民族舞蹈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融入民族元素,创新舞蹈艺术,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为未来的舞蹈创编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谢洋扬,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讲师)

标签: 民族舞蹈 文化内涵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