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 > 正文

焦点热议:在文化会客厅,聆听文明的对话与回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启示

2023-02-01 11:35:57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在文化会客厅,聆听文明的对话与回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启示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1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在文化会客厅,聆听文明的对话与回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启示》的评论。

春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中国的文化传统在这里,时代的气质风貌在这里,创新开放的中国也在这里。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流动的中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文化会客厅,以多样的面孔,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超越国界的魅力。


(资料图片)

美国当地时间1月27日晚,位于西雅图市中心的麦考剧院(McCaw Hall),2000人的剧场笑声鼎沸。十位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中国脱口秀演员在异国的舞台上分享了中国年轻人欢乐的日常。

这个佳节,五湖四海的游客也扎进北京、上海等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在《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雕撰的辉煌——法国卢浮宫版画工坊收藏展》等文博大观中,与世界艺术瑰宝面对面,沉浸于不同文化的丹青之境、匠作之美。

某种意义上,一个人对一国一地的文化印象,是从所在地的文化会客厅开始的。

过去,传统的文化会客厅,是读懂一座城、一种文化的媒介。它往往是一间剧场、一座美术馆、一种技艺、一处遗址,也或许是一江一海,一街一巷,一山一景。随着文化品质的提高、文化边界的拓宽、文化创新的多元,今天的文化会客厅还可以是一个影视IP、一尺舞台、一种潮流、一个视频App、一个品牌。

近来,一个个文化会客厅,让中华文化的多张“面孔”,为世人所乐见。

这些面孔,是真实的、谦和的。春节期间,打开中国的短视频平台,有笔走龙蛇、翰墨飘香,也有书香氤氲、市集琳琅……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国的文明之美,与年味儿里的中国一起,浓缩进每一帧鲜活的画面里。

这些面孔,是现代的、先锋的。中国的青年演奏家正走向世界的舞台,爱上水墨丹青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艺,曾经高冷的先锋艺术聚集地向中国艺术家敞开怀抱。刚刚过去的2022年,TikTok以累计6.72亿次的下载量位居年度全球应用之首;海外市场同样成为《原神》等中国手游的一片“绿洲”。

这些面孔,是古典的、沉淀于千年的。博物馆是历史、艺术、自然的相遇之地,是中华文化的“存储卡”、历史的“解码器”。这些被海内外学者和游客珍视的国家宝藏,向世界诉说着中国古人仰望星空的探索、璀璨瑰丽的创造、细嗅蔷薇的诗意。

这些面孔,是美美与共、包容共生的。《三体》等中国科幻IP走出国门、国产影视剧圈粉海外、《风味人间》等纪录作品“墙内开花,墙外更香”……它们让世界读懂了中国“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放胸襟、“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也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语境中找到了坐标与方位。

中国之美,有戈壁大漠,也有烟雨江南,有疾驰的高铁、翱翔的大飞机,也有春水煎茶的静美、田间沃野的安然。向世界呈现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消弭误会与偏见,需要文化这把钥匙。

中国是文明古国。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春风化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一百多年来,中国从被拖进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到在这一体系中拯救自己、解放自己、发展自己、重塑国运,路途漫长且艰辛……这个史诗般的历程至今尚未结束,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仍存在相当的“了解赤字”和“认知赤字”。如何与外部世界相处,需要用好文化这把钥匙。

近年来,一张张文化的面孔,串联了中国与世界。数字传播技术在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领域搭建了诸多平台,文明交流互鉴的形式花样翻新,不断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激发起更广泛的参与热情。推开一扇扇文化会客厅之门,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亲可感,当代中国的面貌也愈发清晰。

面向未来,中国需要更多更高品味的“文化会客厅”,向世界打开精彩、别致的窗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展示出来,把中华文化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中华文化这片沃土上,值得更多的深耕细作,挖掘更多文化构成要素,开拓新的内容、创造新的形式、拓宽新的表达,让更多友人在中国的文化会客厅里,聆听文明的对话与回响,爱上这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标签: 走向世界 外部世界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