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 > 正文

焦点滚动:外国友人“花样”过端午

2023-06-20 14:27:35来源:齐鲁晚报  


【资料图】

“走读山东·外眼看济宁”系列参访活动走进京杭佳苑社区(引题)

外国友人“花样”过端午(主题)

齐鲁晚报济宁6月19日讯(记者 李从伟 王浩然)又到艾叶飘香时。6月17日,由济宁市委宣传部、齐鲁晚报鲁南融媒中心联合开展的“走读山东·外眼看济宁”系列参访活动走进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京杭佳苑社区,来自济宁医学院的Essa Ahmad、Zahid Jutt、Maaz Zada、Malik Muhammad Bilal、Lajpat、Mian Bilal Ahamd等6名巴基斯坦留学生,参观社区记忆馆看新区蝶变,包粽子、做香囊体验浓情端午……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从2000年开始,许庄街道启动回迁社区建设,建设了6个小区,3万多名村民搬出低矮的平房住进了宽敞的楼房,这里保留着当年乡亲们生产生活用的工具。”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许庄乡村记忆馆从衣、食、住、行4个方面收集运河两岸京杭居民生产、生活故事,以生命历程追忆、新旧照片对比等多种方式再现绵延千年的运河文化。

箩筐、煤油灯、留声机、算盘……一件件饱经沧桑的老物件吸引了留学生们的眼球。“这个我小时候也见过,我叔叔家就保留着这样的一台电视机。”Essa Ahmad说。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项目。活动现场,社区的义工老师为大家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手把手教外国留学生如何放糯米,如何包粽叶,如何捆绑。尽管语言不通,但通过动作和眼神交流,外国友人们很快就掌握了包粽子方法。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食材放进粽叶里,但在捆扎粽子时遇到了困难,不少人只好采取“五花大绑”的方法包住粽子。有些粽子因捆扎得不够结实“露馅”,却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兴致。Lajpat还拿出手机,将大家学包粽子的场景拍摄下来,将照片和视频发给自己的家人,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美食,并且用生涩的中文说:“粽子,好吃!”

“看起来简单,包起来难,最难的就是绑绳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包成了一个粽子还是很有成就感的。”Malik Muhammad Bilal说,以前在自己国家学汉语,也知道端午节,但是对于端午节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并不了解。通过此次活动,他对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端午节是一个中国很重要的节日,要纪念屈原,还会赛龙舟,我希望能在这待足够长的时间,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体验更多传统文化。”

在传统习俗中,各式各样的香囊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元素。活动中,邀请了社区的手艺人为留学生们讲解香囊作用及寓意,并带领大家一起制作香囊。欢声笑语中,一个个玲珑可爱、寓意吉祥的香囊呈现在大家的手中。“我来济宁一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端午节的民俗体验活动。我感到很荣幸,也很高兴,我特别喜欢做这个香囊,因为它既好看也有意义。”Zahid Jutt成就感满满地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指导下捏面塑,在书法爱好者手把手把持下一撇一捺学写毛笔字,在广场舞大妈一招一式的示范下跳起动感广场舞,一个个体验感十足的项目让留学生们直呼“涨见识”。

“走读山东·外眼看济宁”系列活动常态化邀请外国友人,通过“走读济宁”,感知体验济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济宁文化故事,让“文化济宁、魅力济宁、幸福济宁”的城市形象走向世界。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