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 > 正文

观看方式改变 影视创作应怎样应对

2023-08-01 08:39:30来源:光明日报  

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到各自捧着手机,从每晚固定时间看到随时随地观看,从按部就班、从头到尾欣赏到利用技术手段快速浏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观众观看影视作品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倍速观看、短视频观看等新型观看方式逐渐涌现出来。这些改变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它给影视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视频网站功能不断更新迭代

倍速是各大视频网站利用重复帧和丢失帧的技术控制视频播放速度,延长或缩短观看时间的一种功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洪涛介绍,在录像机等传统播放设备上,就有变速播放功能。但这些功能不能保留影像的完整性和声音的清晰度,只能算是一种内容搜索方式,无法改变观众的观看习惯。


(资料图)

近几年,各大视频网站推出倍速功能,在改变视频播放速度的同时,保证了画面和声音的质量,受到了受众的欢迎。一开始,倍速只有1.5倍速、2.0倍速等几个选项。后来随着视频网站功能进一步优化,又上线了3.0倍速、4.0倍速甚至自定义倍速的功能。除了专门的倍速选项,观看者还可以通过长按手机、平板电脑屏幕的方式,选择倍速播放影像内容。

网友“大婷婷”表示,除了开倍速,还有很多快捷方法追剧、看综艺。比如有些视频网站推出“只看他”功能,可以只观看某个人物的相关剧情。再如短视频观看,即在短视频平台看预告片、剧情剪辑、拍摄花絮等宣传物料,了解作品内容。“观看效率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简便,这些方式逐渐变成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利用视频网站观看影视作品的主要选择。”杨洪涛总结道。

让观众更加便捷地选择观看内容

“在视频网站功能多样化背景下,改变观看方式成了观众的‘自然选择’。”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指出,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逐渐习惯了高强度的信息接收方式。而新型观看方式能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取信息的密度,使人们花较少时间了解一部影视作品的来龙去脉,获得与他人社交聊天的谈资。此外,新型观看方式还适合多种应用场景,契合人们即时性、快进式、浅投入的观看需求。比如在地铁里、排队时,拿出手机看影视作品,就成了打发空闲时间的重要途径。

当下,观众能更加便捷地控制速度、选择内容。面对不同影视作品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加速、减速、“只看他”或跳转到短视频平台等。大学生李欣在总结自己的观看习惯时说:“如果是强情节、多反转、高概念的优质悬疑题材、战争题材作品,我有时会用0.75倍速揣摩剧情、观察演员的各种微表情。如果是一些情节拖沓、内容注水的话题剧,我就用2.0倍速快速浏览一下故事。”

她的话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观看状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影视创作的注水问题。在一项“为什么年轻人爱倍速看剧”的调查中,70%左右的参与者选择“内容节奏太慢,倍速不影响”。为了获得更多商业利益,一些创作者以生产供人消费、为人牟利的“电子榨菜”为目标。很多观众被冗长的内容消磨得没了耐心,于是新型观看方式就成了他们运用技术手段“甩干水分”的务实之举。

勿让一味求快的观看心理带偏创作

“观看方式的改变,是观看终端更新迭代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双重作用下的结果。趋势使然,本无对错之分。但这个变化对影视创作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人们深思。”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张凯滨如是说。

表面上看,新型观看方式为观众节约了时间成本,让视频网站收获了播放量,为作品提升了话题热度,实现了“三赢”局面。但如果从业者对这个现象认识不到位,就可能带偏行业风气。“碎片化、倍速化观看容易忽略作品中必要的细节描写、背景介绍和情绪铺垫,把人物的心理逻辑和性格特征简化为人设,把戏剧冲突的发展与激化简化为名场面,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简化为高能反转。观众貌似看懂了剧情,其实未必能理解作品背后的意蕴和价值。创作者若不加区分地迎合受众一味求快、一心求爽的观看心理,就会将影视创作引入歧途。”张凯滨补充道。

近年来,部分“爽剧”“热搜剧”质量不高、口碑不佳,却获得了较高的收视成绩,这无形中挤占了内涵深刻但节奏相对较慢的精品力作的生存空间。对此,杨洪涛建议,面对新型观看方式,一味迎合或反对都不是解决之道。正确的应对态度应是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挖掘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我们可以把应对新型观看方式的过程,当成提高影视创作质量的契机。一方面抵制内容注水,为创作拧干多余的‘水分’;另一方面从剧本创作、叙事节奏、演员表演、镜头画面等方面着手,提升精品意识,补足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之钙。(记者 李蕾 本报通讯员 李阅瞳)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